來源:http://www.rmcvdp.live作者:觀后感時間:2019-10-11 10:07閱讀:
次
《攀登者》觀后感
冷子墨
八億票房、時光僅6.9分。
毫無疑問,吳京的《攀登者》墊底國慶檔三大元。
被網友笑稱《雪域戰狼之珠峰絕戀》,《攀登者》愛情戲份成詬病。
作為一部有著現實故事為背景基礎的電影,主創們愣是把它拍成了一部魔幻現實愛情題材電影。
攀登世界第一高峰,是一件極度危險的事情,稍有不慎便會丟失性命。
可你能想象,在海拔8000+的低溫缺氧上,吳京不僅能飛檐走壁,甚至還跟章子怡談情說愛,上演了一出悲情的“珠峰絕戀”。
單論角色之間的情感建立,吳京和章子怡之間就缺少那種來電的感覺。
兩個人本身年齡也不小了,出演二三十歲年輕人就難以有那種青蔥懵懂的感覺,在人物的代入感上就先差了一截。而要表現相互深愛著卻礙于國家大業難以表白的那種銘心,就更加困難了。
更可怕的是,吳京和章子怡之間的對手愛情戲完全不在同一個頻道上。
章子怡把“徐纓”這個角色那種渴望愛情、勇往直前的內心表現得很到位,但給人一種陷入愛情瞬間無腦的癡女形象。
吳京飾演的“方五洲”在愛情上就很直男,甚至對于女方表現出的情緒,處理起來就十分生硬。
尤其是在那個年代里,還未表白、還未確認關系就突然抱起對方來一句非常親昵的“我的小胖妞”,別說被抱起的章子怡懵圈,連觀眾都看得是一臉懵。
且不說風暴里扒樓梯、飛越冰裂縫、背頂巨石這些充滿“戰狼式”風格的動作戲是否合理,先后兩次獨立離隊救女友的戲碼不僅不專業、不合理,還要刻意營造出了一種霸道總裁式的追愛。
另外井柏然飾演的“李國梁”和“黑牡丹”這對就更尬了,完全是硬塞進去的。
講真的,我完全沒發現《攀登者》這幾段愛情對“登山”這件事有起到什么關鍵性的推動作用。
兩次攀登珠峰都是國家層面的任務,無論愛與不愛都是要去攀登、要去做的。更何況從登珠峰的幾個男主角身上,我們能夠發現他們內心渴望登頂珠峰比渴望愛情要來得更加強烈。
既然如此,你就讓他們好好用力攀登珠峰就好了,為什么還要畫蛇添足一般加一大堆又尬又無聊的愛情戲?
以登山作為故事的主要內容,目前國內電影鮮有涉及這一題材。《攀登者》作為一部開拓新題材的先鋒片,其實是很容易拍出好票房、好口碑,甚至成為一部類似于《流浪地球》這樣的里程碑式作品。
想要拍出好故事其實并不難,因為事件的本身就足夠震撼人、感動人。
全世界都知道,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,海拔8848.13米。
但很少人會知道,這個數據是在1975年由中國登山隊測定的,是屬于中國人自己的數據。
更鮮為人知的是,為了獲得這個數據背后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與代價,而《攀登者》原著真實再現了中國登山隊1960年和1975年兩次登頂珠峰的傳奇故事。
1960年中國登山隊首次登頂珠峰,由于登頂過程中遭遇到了雪崩導致攝像器材丟失,無法在記錄國際慣例要求的登頂后畫面,國際登山界并未承認這一次登頂事實。
第一次登珠峰行動,有一百多人負傷,十多人留下終身的殘疾,更有數人不幸留下了寶貴的生命。可領土界定依舊紛爭、登頂事實未獲承認,這種巨大的落差帶給人無比的失落和悲傷。
在1975年,國家再次組織了一支434人的登山隊,準備第二次攀登珠峰。這一次,時任攀登珠峰頂峰的突擊隊長鄔宗岳長眠在雪中了。
想要從北坡爬上珠峰,就必須度過北坳、大風口和第二臺階三大關,當然這些在電影里也進行了介紹和還原。再加上珠峰上常年低溫、缺氧、風力變化巨大、氣象變化莫測,以及高原反應等等極端惡劣條件。人類想要攀登珠峰,本身就是一件極度危險的事情。
因此,克服自然極端環境、戰勝自我極限的故事絕對是充滿看點和淚點了。
同為攀登珠峰題材,《絕命海拔》在完整展現了珠峰的自然奇觀和攀登過程的艱難后,所產生的效果就足以震撼和感動觀眾。
反觀《攀登者》,只知道一味在愛情戲份上折騰、瞎胡鬧,卻從未認真展現過攀登的難度以及對人造成的影響,還有人是如何戰勝困境的。這樣的電影怎么會有看點呢?
作為國慶三大主力之一的《攀登者》,并不是輸給隔壁家的《中國機長》和《我和我的祖國》,而是輸給愛情。
觀后感 http://www.rmcvdp.live/ghg1000z/15217.html轉載分享本站內容http://www.rmcvdp.live,請保留文章來源信息和原文鏈接!